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上海翻译》创刊25周年座谈会

创建时间:  2010-05-05  黄 澄    浏览次数:


4月16日,上海科技翻译学会在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C五楼会议室召开了《上海翻译》创刊25周年座谈会。学会理事长左飚和副理事长、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院长谢之君主持了会议,《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作了工作总结。副理事长汤杰、秘书长翁国强、办公室主任顾秀林以及李梅、傅敬民等常务理事出席了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专家、学者,也有作者和读者,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等高等院校的师生,也有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会议的苏州大学外语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教授。

《上海翻译》(季刊)创刊于1986年,原名《上海科技翻译》,是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刊,也是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上海翻译》创刊时,曾得到时任上海翻译出版公司总经理贺崇寅先生的鼎力支持,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和已故译界前辈、中国译协第一任会长姜椿芳同志分别在创刊号上题词,中科院院士、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校长钱伟长教授撰写了发刊词。

25年来,《上海翻译》坚持与时俱进,无论在栏目设置、内容组稿,还是版式安排、装帧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会刊稿源充足,文章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在中国译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中国译协副会长过家鼎、浙江省翻译协会会长郭建中及其他中国译界有影响的专家多次在会刊上发表文章。据统计,《上海翻译》创刊25年来累计出刊100期,载文2000余篇。

会上,理事长左飚代表学会向《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全体人员,以及一直关心、呵护《上海翻译》成长的作者、读者等表示衷心的感谢。《上海翻译》创刊25年来,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翻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平台,培育了翻译人才,特别是《上海翻译》编辑部组织的翻译竞赛和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译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谈到《上海翻译》的未来发展时,左教授祝愿《上海翻译》越办越好,在未来的发展中再铸新辉。

《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回顾了《上海翻译》办刊25年来的发展历程。25年来,《上海翻译》编辑部坚持"人有我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无"的办刊方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近5年来,期刊的国内外影响力逐年提升,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受到中国译界同仁好评。2006年以来,编辑部还先后与苏州大学、广东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北京第二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南京大学、上海外语出版社等联合举办了各类研讨会,如"第二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全国高层翻译研讨会"、"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语言—文化—翻译论坛"等。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但使编辑部组织到不少学术水平较高的好文章,而且,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更成为《上海翻译》主要栏目的权威文章。多年来,编辑部通过这一交流平台的宣传与交流,期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期刊发行量不断增加,读者群不断扩大。今天,《上海翻译》已成为全国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图书馆主要馆藏期刊之一。在谈到理论研究方面的稿源时,方教授认为目前在组稿上仍存在困难,还需不断努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刘金龙老师在会上作了"《上海翻译》载文分析与研究"主题发言。他从期刊载文、作者、引文三个方面,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期刊载文的发文量、常设栏目的更新、出版时滞的缩短、基金论文的发表数量;作者的地区分布、作者的年龄结构、作者职称结构比例;引文类型(中英书籍、期刊、网络等)的比对、引文的语种情况、引文作者(论著)的排名、《上海翻译》被引用频次等,为大家展示了《上海翻译》近5年来的发展: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被引用频次和社会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刘老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充分说明《上海翻译》不但载文信息量大,栏目设置科学合理,与时俱进,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规范性也凸显了海派特色,成为深受广大作者和读者好评且有一定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社科类期刊,为推进中国译界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引领潮流的作用。

副理事长汤杰认为,《上海翻译》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呵护下走过了25年的不平凡发展历程。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期刊编辑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也归功于《上海翻译》有一个好的主编,好的编委会,以及所有热心呵护期刊成长的广大作者和读者。

复旦大学何刚强教授称赞《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学识渊博,办事扎实、文风儒雅。他组织的文章有灵魂,有影响力。现在,中国译界北有《中国翻译》,南有《上海翻译》。《中国翻译》载文内容范围广、宏观的多,《上海翻译》则突出了海派特色。今后,《上海翻译》要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年轻翻译工作者的作用,关注年轻学者的成长,特别要注重培养一批年轻的作者。他建议,以杂志为对外交流的平台,努力加强与港澳台译界的合作与交流,使杂志办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

华东师范大学张春柏教授建议,《上海翻译》要多刊载翻译理论方面的文章,增加权威学者撰写的文章,以提高文章的被引用频次。希望编辑部多出版专刊,多刊载围绕某一专题开展研究的文章,也可以选些有争议题目做文章。关于研讨会,希望有专题,不要泛泛而谈。从培养年轻翻译工作者的角度考虑,建议将期刊改为双月刊。

苏州大学外语学院王宏老师认为,《上海翻译》更名以来面貌一新,文章质量越来越好,不但老师爱看,学生也喜欢读,建议多发表具有争鸣性的文章。

同济大学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李梅教授建议,《上海翻译》编辑部应及时向投稿作者反馈文章是否刊用的信息。刊物应结合市场需求搞学术研讨活动,也可以与工科类院校合办竞赛类活动等。同济大学曾组织过翻译竞赛,结果第一名的都是工科类学生。所以,不要把组稿范围局限于语言翻译的范畴。

秘书长翁国强提议多出专刊,不断提高文章的被引用频次。期刊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没有创新,期刊的生命力就会丧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后纸质媒体有可能被网刊取代,这是期刊发展的必然,希望编辑部未雨绸缪,不断创新。《上海翻译》是学会会刊,建议多刊登学会动态信息。

上海商学院院长傅敬民教授动情地说,没有《上海翻译》,就没有我这个教授的位置。我读的是英美文学,多年来在方教授的指引下,慢慢地走上了翻译研究的道路。每当我在翻译中遇到问题,都会从《上海翻译》中查找答案。作为区域性杂志来说,尤其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目前,《上海翻译》刊载的文章量太少,给年青作者发表学术观点的空间和平台不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议期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载文量,也有利于更多青年翻译工作者写稿、投稿。

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副院长冯奇教授说,我是作者,更是读者,《上海翻译》是我的藏刊之一。《上海翻译》实用性较强,但理论性不够,建议编辑部组稿时多约名家写文章,以提高文章的理论性研究,提升期刊的学术性。此外,还可以请非语言专家写稿。这样,《上海翻译》就能进一步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希望加强综述性文章的刊载量,提升文章的研究水平。对于未被刊用的文章来说,也可以摘登投稿作者的学术论点,以激励作者的投稿热情。

会上,与会者发言踊跃,共同祝愿《上海翻译》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生命力,不断为推进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科技翻译学会 顾秀林




上一条: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夺得研究生合唱比赛第一名

下一条:我院英美文学团队开展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