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多年含苞,留待今日静静绽放: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重建巴别塔:优秀教师访谈”之赵炯蔚

创建时间:  2013-05-20  刘佳    浏览次数:


人物背景:赵炯蔚,社会学博士(在读),英国留学经验,英语教育学硕士(MA TESOL),现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
集诸多高学历头衔于一身的赵炯蔚老师,甫一见面,意外地,非但没有陈腐气,也远比想象中的年轻漂亮。就这样,在错愕中,我开始了对这位漂亮女博士的采访。
学习西方文化,传播本土文化
谈到专业,赵炯蔚老师用了"阴差阳错"这个词。当年,这个不偏科的理工女是在父母的"强烈建议"下踏上了英语学习的征程的。不是没有想过抗争,但本性随遇而安的她当时最常说的话是:"要么不做,既然选择了,就要享受过程。"从此,校园里多了一个埋头苦学的身影。自小就酷爱读书的赵炯蔚,进入大学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英文原著的机会更多。徜徉在书海中,拜读马克吐温等名家的著作,细细品味语言文化的魅力,对赵炯蔚来说,是大学时光里一段难忘的回忆。
概括自己的学生生涯,赵炯蔚老师用了两个词——"幸运"和"感恩"。的确,赵老师的学习历程相当顺畅。大学毕业时,她凭借自身的学业优势留校任教,并于两年后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而英国读研的经历也让她成长了很多。那时的赵炯蔚,在留学前就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主要目标有三:取得学位,学习西方文化,传播本土文化。事实上,她也确实圆满的达成了目标——成功取得硕士学位,且获得特优学位荣誉;在英国求学期间,亲身感受异域文化,结交当地朋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主导留学生活,并且,当时结交的朋友至今还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此外,为了宣扬中国文化,赵炯蔚老师有自己的小心思——她总是随身携带着两本画册(一本介绍上海,一本介绍汉字),以便于随时随地向当地人宣传着祖国的文化,而她身边的人也在她的热心感染下,重新认识了中国,甚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当被问及留学感受时,赵老师表示很珍视。她提到了《苏菲的世界》里的一段关于"兔子毛皮"的比喻,"毕竟在同一个环境里呆久了,就会渐渐的失去创造力。出国留学不仅是开拓眼界,也是在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总之,获益良多。"
当然,作为过来人,对于现今的"留学热"赵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留学还是应该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将家庭条件、心理状态、与机会因素等综合考虑,顺时顺势而为才是上策。
习乐理,爱茶艺
对于赵炯蔚老师多才多艺的评价,早在采访前就有所耳闻。的确,见面后也能感受到她散发的艺术气质。"因为才艺而始终保持着活力,因为活力而越发的年轻",这样的解释或许可以稍稍平复笔者最初的惊讶吧。
习乐理,乐读书,爱茶艺,是笔者对眼前女子的新的认识。这样的女博士毫无学究气,相反,给人一种虽恬淡却充满活力的生机感。细聊之后才发现,赵老师自幼好学,随着学历的增长,接触的文化面越发的广博,兴趣也越发广泛。就拿茶艺这一传统中国文化来说,恰恰是她在学习西方文化以后才培养出的新爱好。问及缘由时,她耐心地解释说,学习外国文化,就会不由地想要更了解本国文化,在比较中西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回过头来又会对中国文化的精华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而爱上了茶艺。茶艺是融合了哲学思想的一门艺术。赵炯蔚老师深信,在茶艺的世界里,能够放空欲念,追求无我,即使在喧嚣中,也可以静心做自己。她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而茶艺恰是心的修炼,远不止是动作的优雅,更追求精神的圆合。
兴趣爱好如此广泛,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越来越欣赏自己。"我想,这也是赵炯蔚老师愿意为自己预约生命精彩的一种来自心灵的诉求吧。
"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贵在坚持"
赵老师始终认为,学语言,首先要了解并立足本国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学习西方文化、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时,才能有目的、有选择的吸收其精华为己所用、修善自身,并在国际的舞台上推广中国文化,最终实现强国之梦。圆梦离不开切实的奋斗。关于学习的建议,赵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给出了"看→听(泛、精)→跟读→阅读→译/习作(口、笔)"这样一套"由输入为始,以输出为止"的综合学习法。她也强调,语言的学习没有捷径,贵在坚持。想必多年的学习,她也是这般默默努力着的吧。
享受为人师长的美妙过程
为师多年,赵炯蔚老师始终与自己的学生们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师生关系一贯良好。而谈及为师感受,赵老师表示,她常常反思,不管是学术领域的知识传授,还是精神方面的沟通交流,她都乐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孩子们有生命力,求知欲与好奇心。从学生身上可以感受到活力。我喜欢与学生互动,相互学习……高等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很高兴参与其中,只求成为化雨东风,能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我很有成就感。"说着这话时,赵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看得出她很珍视师生间的友好互动,也享受为人师长的美妙过程。
当我们要求赵老师为学生寄语时,她说:"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富强的希望也正在于年轻一代的身上,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也正因此,她认为,年轻人应具备全球化视角,兼容并蓄,弘扬国粹;而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尤其还需要具有善于沟通的能力。其次,要有社会责任感。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大学生现在的读书修身正是为未来学有所为、引领社会做好准备。
(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学生 冯亚萍)




上一条:“课程论文写作规范”讲座在社区学院顺利举行

下一条: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师参加“2013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