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座计划

创建时间:  2012-12-20  刘佳    浏览次数:


 
主讲人
 时间
标题
内容简介
主讲人简介
 
 
 
 
 
马利中
 
 
 
 
 
2013.1
 
 
 
 
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前瞻的比较研究
   研究人口转变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并制定相关对策是整个东亚国家和地区在21世纪面临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带有明显的"催生"痕迹,造成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制度严重滞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央采取了加快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举措,这对填补"老有所养"空白,求解"未富先老"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积极影响。作为同处东亚儒教文化圈的中国近邻—日本和韩国,虽然在人口发展方面有其不同的自身发展阶段,但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特别是研究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40年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通过对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前瞻的比较研究还可以摸索总结东亚在人口转变和少子老龄化过程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亚特色"。
    马利中,教授、博士。1982年初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从事日语教学科研、人口发展研究和中日学术交流工作;主持上海市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著论文50余篇。上海人口学会理事、上海日本学会理事、早稻田大学和大阪市立大学访问教授。曾作为中国高校申博大使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亲临蒙特卡洛参加国展局132次大会;荣获人事部留学人员择优项目、上海市引进高层次优秀海外留学人员等奖励;曾作为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和勉励。
 
 
 
 
朱振武
 
 
 
 
2013.3
 
 
 
 
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
    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自由和民主,民族英雄和国家领袖,这些关键词在美国作何解释,在我国的当下又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读书人口目前为什么不如美国多?文学创作与政治和现实的关系应该怎样?对科学技术持有什么不同的态度?美国的文明程度真如有些人传说的那样高吗?美国人自律方面做得较好,到底是什么原因?重读爱伦·坡、舍伍德·安德森、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蕾切尔·卡森、丹·布朗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反思美国经验,我们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相对客观的答案,就会对很多人标榜的美国的自由、民主、文明等进行重新审视,就不会盲信盲听,道听途说,而是有自己相对客观准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从而更好地更热情地投入到自己国家的建设中去。
   朱振武: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作家,翻译家,现为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特聘讲座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和翻译学。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中国翻译》等核心杂志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150多篇。
 
 
 
程琪龙
 
 
 
2013.4
 
 
 
走入未来世界的语言学
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磨合剂,同时又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显性表达。语言研究的成败,它将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活动,同时又直接影响人类认知世界的优劣。语言学是一种未来科学,它的有意义成果,将为未来世界、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直接贡献。未来世界中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行为,都将受到它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语言研究更重要的是认知功能的研究。由于语言是人类的,所以语言研究将对许多人类发展的学科作出贡献。它尤其将和认知科学共同为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作出瞩目贡献。
   程琪龙:语言学硕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香港大学),现为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认知语言学学会副会长、以及中国功能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各两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学术论文80多篇。
 
傅敬民
 
2013.5
 
《圣经》汉译与中国翻译
    《圣经》汉译乃中国翻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讲座旨在回顾《圣经》汉译进程的基础上,梳理《圣经》汉译的基本原则,分析《圣经》汉译对中国翻译的影响,探讨典籍翻译的路径。
   傅敬民: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翻译。
 
 
 
冯奇
 
 
 
2013.6
 
 
 
语言中的社会文化信息
    以语言材料和历史文化实例为对象和依据,分析解读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主要关注语言政策与社会制度、语言变化与文化兴衰、语言使用与社会角色、语言变异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语义引申与文化交往等主题。
   冯奇: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副院长、教授,博士,中国教育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电化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翻译》编委,主要研究兴趣: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周平
 
 
 
 
 
2013.9
 
 
 
 
 
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
   文学欣赏审美体验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性,带有较强的主观情感和个人偏爱。尽管可以说,所有能读文学作品的人都有文学欣赏能力,但文学欣赏的能力是不同的。一个富于文学修养和广泛文化修养的读者会比一般读者从同一作品中看出更多更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他们对文学的感受能力比一般人更强,也容易比一般人更容易被文学作品感染,更爱好文学。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理性的分析、认知活动。但任何文学批评都离不开文学欣赏的审美体验。作为文学的学习者和批评者,我们首先是要与文本亲密接触,爱上文学,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再把我们偏于感性的欣赏与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与评判,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揭示文学作品更全面更深刻的价值与意义。
 
   周平,女,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院长。四川省内江市人,西南师大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本科,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硕士(语言学),英国雷丁大学哲学博士(古典学)。研究方向为犹太文学及文化、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古典文献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一项(犹太文学)、浙江省哲社课题一项(二语习得),著有《< 犹太古史>所罗门传》、《走出伊甸园——圣经人学研究》、《西方文学源流》等著作,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犹太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邓志勇
 
 
 
 
2013.10
 
 
 
 
外语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外语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尤其显得重要。批判性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下的外语教育中,如何通过外语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所谓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修辞学角度上来说,是指洞察人们使用话语去说服或影响他人的符号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使用的动机及其说服或运作机理的洞察以及揭示语言建构社会现实的能力。本讲座将以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为支点,通过语篇/话语实例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话语者的修辞运作机制,解构话语者使用语言建构现实的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修辞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邓志勇,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美国修辞学会(RSA)会员、上海市学科评议组成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西方)修辞学、语体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等。
 
 
 
 
 
庞好农
 
 
 
 
 
2013.11
 
 
 
 
 
趣谈中外姓氏习俗与称谓文化
  
姓氏本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但人们的择姓取名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被赋予了各种历史或社会元素。通过中国和外国姓氏习俗的讨论,探究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对姓氏体系的重要影响。姓氏与称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谓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对中国和外国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的探索有助于人们在涉外人际交往中以得体的言语形式称呼对方,从而为促使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做一个积极而有意义的铺垫。
   庞好农,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文学博士,通俗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美国小说、非洲裔美国文学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裔美国文学史》(1619-2010);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多重人格,幻听人格与后继人格——< 穿蓝裙子的魔鬼>之心理学视阈研究》(《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第10期)、《意识流中的流变与流变中的意识流:评托尼·莫里森< 恩惠>》(《国外文学》2012年第1期)和《21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叙事发展的新动向:评帕克斯< 奔向母亲的墓地>》(《外国文学》2011年第1期)等。
 
 
 
 
 
 
肖福寿
 
 
 
 
 
 
2013.12
 
 
 
 
 
 
二语习得中的英语比喻性语言
 
   
比喻性语言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近十几年来应用语言学界的热点研究话题之一。研究表明,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中的比喻性语言(如:blue blood, blow one's own trumpet, 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 marry with the left hand等)是精通英语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未有定论,尚待解决。比如,比喻性语言背后究竟有哪些认知机制?中国学生是如何习得英语比喻性语言的?针对此类问题,本讲座以剖析比喻性语言这一概念为突破口,较为系统分析了比喻性语言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借助一项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学生在理解比喻性语言方面的特征、他们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何在。
   肖福寿,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英语教授兼英语系主任,南京大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英语写作学、应用语言学、语块学、词典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语域特征与英文写作》、《英语写作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经典美语——美国连任总统演说赏读》等10多部专著与教材;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英语成语意义新探"、"A Study of Collocations Used by Tertiary-level Chinese EFL Learners"等论文20多篇。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及"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我国大学生英语公式化语言运用规律研究");参与陆谷孙教授的国家重点社科项目"大中华汉英大辞典"。
 
 
 
尚晓进
 
 
 
2014.1
 
 
 
浪漫主义面面观
  
 
 对西方浪漫主义的诸多面相做简要梳理,简介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家,并回顾20世纪早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探索浪漫主义的影响。
   尚晓进: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英美浪漫主义和美国后现代文学,近期发表论文有《霍桑与民族主义历史叙事 ——霍桑历史题材短篇小说研究》(解放军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学报》,2012年第5期)和《罗马的隐喻:原罪与狂欢——谈< 牧神雕像>与霍桑的国家意识形态批评》(《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2辑)等。
 
 
 
唐青叶
 
 
 
2014.3
和谐话语与和谐社会
   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类分歧、冲突与和解的主要场所,表征现实的同时也建构了现实。话语是联结人与世界的中介,透过话语可以更好地解读人的心灵,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与语言选择的和谐取向密不可分。
唐青叶: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博士,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教学科研项目,在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于2008年4月至8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学,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于英国牛津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俞建村
 
 
 
 
 
 
 
 
2014.4
 
 
 
 
 
 
 
 
文学中的社会表演与人物命运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是个大舞台,人人都是演员。然而,世界是个怎样的舞台,人人又是怎样表演的,表演的结果又是如何, 莎士比亚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间.文学为人学。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社会的复杂关系,反映的是社会的表演关系。如果我们仔细地研读承载着社会复杂关系的文学作品,我们就能充分地了解社会表演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所在。本讲座将重点探求文学中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俞建村 博士、教授,《人类表演学》(The Drama Review and Performance Studies/China)副主编, 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本科生的高级综合英语,硕士生的英美戏剧研究等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各大书刊上以中英文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如Richard Schechner and Performance Studies in China,《谢克纳与印度——跨文化的演绎与争议》,《国家政权与社会表演——从社会表演学看莎士比亚的< 李尔王>》,《人类表演学的缘起、现状及趋势》等。与其他学者合作编写了多部英语、美学辞典及英文教材,如《简明英汉词典》,《当代英汉医学实用词典》,《美学大词典》,《商务英语听说教程》等,翻译及校阅翻译两百多万字的学术作品,如《威廉·莎士比亚戏剧辞典》等。近年主要学术兴趣有外国戏剧、戏剧文化学、跨文化戏剧、人类表演学,并致力于将社会表演学引入文学研究,效果良好。
 
 
 
谢之君
 
 
 
2014.5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长期认知体验的结果。学习一门外语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学习另一民族的认知经验。因为学习者自身带有所属民族的和个人的认知经验,所以外语学习涉及两种语言模式和其表征的经验模式。学习一门外语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过程。除语言形式外还要学会用另一种概念系统理解表达客观世界。学习认知是主、客观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经验。外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往往归结为经验模式的不同。
   谢之君,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博士。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认知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研究,应用语言学等。
 
 
 
余弦
 
 
 
2014.6
 
 
日语形式名词研究——kotomonono的意义和用法
   
 
 
日语有一种名词非实质名词而是形式名词,这种名词语义上极为接近用法却不同,很难掌握。本研究探讨kotomonono的意义和用法。
   余弦,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日语系教授,在《日语学习与研究》、《外语学刊》、《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学报》、《天津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学报》等多家学刊发表论文。从事日语语言学以及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最新研究成果有《信息结构与日语「は」和「が」的使用前提》、《关于文学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学的句式问题》等,对汉语和日语的热点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施雯
待定
待定
待定
   施雯: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材料学院教授,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党委书记
庄恩平
待定
待定
待定
   庄恩平,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沟通方面的研究。
 
备注:以上讲座具体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请关注学院网站的学术活动预告。
 




上一条:1月11日跨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协作与发展研讨会

下一条:更新1月4日为11日246二四六香港资料大全讲座预告